close

  □王文昌
  以十八屆四全全會為標誌,中國的法治已經走上了快車道。我們已經有了完備的法律體系,我們正在進行著司法體制脫胎換骨的改革,似乎萬事俱備。
  這時,我倒想起了馬未都的一篇文章《少來這一套》。該文講的是他想讓兒子接受一種禮儀文化教育的故事。他想改變“我們要把愛深深地埋在心裡,埋得越深越好,經典的畫面是後人對著已故去親人的墓碑或遺像默默訴說”的狀態。
  於是馬未都設計了一套訓練計劃,他們每一天都要相互說:我愛你,而且認真履行了這個“制度”將近十年,終於有一天有了結果,在兒子小學四年級的某一天,馬未都把兒子摁在床上,深情地說:“兒子,爸爸愛你!”兒子毫不猶豫地回了一句:“少來這一套!”
  馬未都至此感言:試驗至此結束,制度在文化背景下崩盤。文化作為社會最大的背景,無處不在,制度與之抗衡往往徒勞。
  拿馬未都在兒子身上的實驗來推斷中國法治的進程,似乎是在“戲說”,或者“胡說”,但是小中見大,引起註意也是好的。
  中國人都相信法治是好的,但是真正以法治的精神把自己的生活完全納入法治的治理體系之中,似乎也不是大多數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願望。自利的國民性往往採取屬於自己的“拿來主義”:凡是於己有利的,無所不用其極;凡是於己不利的,想方設法規避。於是,我們看到,中國多了認死理的秋菊,少了為公共利益捨身一搏的勇士。
  明顯的例證是官場上的“臭豆腐理論”。在野的公民,對貪官污吏恨之入骨,一直痛罵官場黑暗、腐敗,追剿起貪官來也是不遺餘力,許多官老爺就是在這種“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”中折戟沉沙,譬如楊達才之流。但是一旦自己掌握了一點權力,甚至是一點便利條件,便想到如何使用好這點權力為自己謀到額外的好處,這時,他們不是罵臭豆腐“臭”不可聞,而是吃起來津津有味,只享其香,不見其臭了。
 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,法治的建設會遇到“少來這一套”的尷尬,而這並非危言聳聽。
  法治,其實是一種規則之治。要一體遵行,而不是變通和扭曲,規則之內要有“石頭、剪刀、布”的兒時游戲那樣,認賭服輸,而不是只要自己輸了,就要上訪,就要大鬧法庭,就要想到用“潛規則”來擺平規則,而且現實中,這樣的人往往能夠大獲全勝。這種理念之下,法治就永遠是一個美妙的圖景立在我們的眼前,雖近在咫尺,卻遙不可及。
  欲改政治先改社會,欲改社會先改人心。改製度易,改文化難,非一日之功。路徑選擇是自上而下、自司法官而至民眾,養成對規則的敬重,形成規則文化,並且不讓事件和我們的生活因離開規則而變得有滋有味。法治的土壤在法治文化,在煙火人間,在每一個人的心裡。香港廉政公署有一句很響亮的口號:香港勝在你和ICAC!ICAC是廉政公署,但是它的前面是包括每一個香港人在內的“你”。只有全體香港人有一個共同的反腐意念,廉政公署才會順風順水,威風八面。
  (原標題:人心是法治生長的土壤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vawpxnuyrfj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